时间:2020-10-23 浏览:4335
新进教师,您好!欢迎加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了方便各类新进教师办理相应的入职手续,请来校前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一、入职材料准备
应聘人员在签订人才引进协议后,根据以下不同类别准备入职材料:
1、留学回国人员
留学回国人员是指在国外或中国港澳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大学或高等教育机构、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攻读正规课程获得学历学位证书或在国外工作(包含博士后)并回国初次就业的归国人才。入职所需提供的材料有:
①已签字盖章完毕的人才引进协议原件;
②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本科、硕士毕业及学位证书原件。在国外取得学历学位的归国人员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留学回国人员可至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办理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由于办理学位认证所需时间较长,建议报到人员提前办理。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网址:http://www.cscse.edu.cn
③在国(境)外完成博士后研究的回国人员,2020年9月30日之前回国的,应提供《留学回国人员证明》;若2020年9月30日前未办理或2020年10月1日以后回国的,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取消<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的公告》(见下图)第二项提供其他证明材料。
④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两份;
⑤银行卡(不限开卡地)复印件一份:银行卡正面(中国农业银行)及身份证个人信息面复印在一张纸上。
⑥面试(面谈)时提供的科技查新站论文检索报告(非论文打印件)、科研项目、科研获奖等证明材料。
⑦由国家移民管理局出具的出入境证明。
⑧体检报告(体检要求详见人事处网站-办事流程-新进教职工体检要求)
网址:https://rsc.nuist.edu.cn/2021/0927/c1094a183087/page.htm
2、社会在职人员
社会在职人员指来校前有工作单位或从原工作单位辞职的人员(含博士后出站人员,事业单位工作调动人员除外)。入职所需提供的材料有:
①已签字盖章完毕的人才引进协议原件;
②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本科、硕士毕业及学位证书原件。在国外取得学历学位的归国人员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③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两份;
④银行卡(不限开卡地)复印件一份:银行卡正面(中国农业银行)及身份证个人信息面复印在一张纸上。
⑤原工作单位开具的辞职证明(博士后出站需提供博士后证书)、工资介绍信、职称证书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通知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通知等职称证明材料。
⑥面试(面谈)时提供的科技查新站论文检索报告(非论文打印件)、科研项目、科研获奖等证明材料。
⑦体检报告(体检要求详见人事处网站-办事流程-新进教职工体检要求)
网址:https://rsc.nuist.edu.cn/2021/0927/c1094a183087/page.htm
3、事业单位工作调动人员
⑴调动手续:
我校人事处开具商调函给拟调人员,拟调人员提供以下调动材料,档案到校并通过考察后,人事处上报省教育厅(省教育人才流动配置服务平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批,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签发调函。
申请工作调动所需的材料有:
①拟调入人员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一份;
②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本科、硕士毕业及学位证书原件;在国外取得学历学位的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③职称证书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通知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通知等职称证明材料、重要获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④在省教育人才流动配置服务平台填报信息,待教育厅审核通过后,正反打印《人员调动登记表》一式三份,调出人所在单位在“调出单位意见”栏签署意见并加盖调出单位公章;
⑤根据个人经历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如:博士后进出站证明或证书、事业编制身份证明(一般包括有人社厅或编办盖章的原单位入编材料、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证明)等等。
⑵入职所需材料:
①已签字盖章完毕的人才引进协议原件;
②调动人员凭调函回原单位开具的行政介绍信和工资转移介绍信;
③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一份
④银行卡(不限开卡地)复印件一份:银行卡正面(中国农业银行)及身份证个人信息面复印在一张纸上。
⑤面试(面谈)时提供的科技查新站论文检索报告(非论文打印件)、科研项目、科研获奖等证明材料。
⑥体检报告(体检要求详见人事处网站-办事流程-新进教职工体检要求)
网址:https://rsc.nuist.edu.cn/2021/0927/c1094a183087/page.htm
4、应届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入职所需提供的材料有:
①已签字盖章完毕的人才引进协议原件。
②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两份。
③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本科、硕士毕业及学位证书原件;在国外取得学历学位的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④银行卡(不限开卡地)复印件一份:银行卡正面(中国农业银行)及身份证个人信息面复印在一张纸上。
⑤面试(面谈)时提供的科技查新站论文检索报告(非论文打印件)、科研项目、科研获奖等证明材料。
⑥报到证、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
⑦体检报告(体检要求详见人事处网站-办事流程-新进教职工体检要求)
网址:https://rsc.nuist.edu.cn/2021/0927/c1094a183087/page.htm
5、外籍人员
外籍人员来华前需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外籍专家科联系并办理来华工作签证及入境手续,来校办理入职所需提供给人事处的材料有:
①已签字盖章完毕的人才引进协议原件;
②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在国外取得学历学位的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仅针对非语言类外教);
③护照原件;
④银行卡;
⑤由江苏国际卫生旅行保健中心出具的6个月内的体检证明复印件;
⑥面试(面谈)时提供的科技查新站论文检索报告(非论文打印件)(仅针对非语言类外教)。
二、人事信息采集
为便于人事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和简化入职手续,新教师入职报到前应完成人事系统息填报,具体流程如下:
1、扫描右边二维码填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入职人员基本信息收集表》,填写完毕后联系人事科分配职工号。
2、登录人事系统完成人事信息填报并提交审核。(用户名:职工号,初始密码:身份证/护照号后六位)
人事系统登录方式:
①登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事处主页,点击右上角“人事系统”,进入登陆页面。
②直接输入网址:http://rscmis.nuist.edu.cn/new_home/login.html
三、入职报到手续
新教师完成人事系统信息填报后,提前联系人事处人事科预约入职时间,携带入职材料至人事科办理以下入职手续:
①人事系统填报信息审核;②开具报到通知单;③非应届毕业生及留学回国人员开具调档函。
新教师将报到通知单交至各个部门,报到完毕。
四、常见问题解答
1、校园网信息门户登录不上
新教师人事信息填写完整后,入职报到当天,人事科审核通过,待24小时数据同步后才可使用校园网及微门户。24小时后仍登陆不上可联系网络信息中心信息化管理科处理。
2、户口如何迁入我校
新教师需在网上办事大厅-保卫处-《教职工户籍迁入申请》中填写申请,申请流程批准后,携带相关材料至户籍室办理。
3、新教师按照人才引进协议约定如何办理面试、入职差旅费报销
新教师可在网上办事大厅-人事处-《专任教师来校参加面试与入职旅费补贴申请》中如实填写报销申请,具体报销规定详见申请页面。申请流程批准后,打印批准页面,并在财务系统中预约报销。申请人携带整理好的票据、预约报销单、申请批准页面送至人才服务科审签,最后送至财务处完成报销。
4、在编新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保等相关的时间节点问题
①正式起薪时间从入编时间开始算起,起薪包括工资和奖励绩效两部分。入编时间至实际起薪时间的时间段内已发放的生活补贴,在第一次实际起薪的工资部分中抵扣,多退少补。
②入编时间至实际起薪时间的时间段内应发放的奖励绩效将由学院处理发放,实际处理时间一般为第一次实际起薪的次月,从入编时间起补发。
③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正式参保时间从入编时间开始算起,实际参保时间一般为第一次实际起薪的次月,参保费用在实际参保的次月开始代缴,同时补缴入编时间至实际参保时间的时间段内应缴纳的参保费用。
④公积金、住房补贴从实际起薪时间开始发放(代缴),之前时间段不再补发(缴)。
⑤租房补贴从实际起薪时间开始算起,往后顺延,一般发放24个月(实际发放月数以人才引进协议为准)。入住人才公寓时长未满协议约定时长的,可至人事处网站-下载中心下载并填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职工租房补贴补发申请表》,按照要求申请补发。
5、新教师安家费如何申领
新教师在入编手续办理完毕后方可申领安家费。按照人才引进协议的约定,一般分为两次申领。首次申领时,凭购房协议至劳资科申请一次性支付安家费总额的80%用于购买住房的首付款;在有效期内完成人才引进协议的约定任务后,至人才服务科二次申领安家费总额的20%预留部分。二次申领预留安家费工作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具体考核事宜由人事处发信息公告通知。
6、新教师科研启动经费如何申请
引进人才的科研启动经费需立项申报,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申报立项一次。经费的立项申报事宜由各学院人事秘书在接到人才服务科通知后下发到个人,审批通过的项目会在信息公告内进行公示。科研启动经费的预算编制应慎重,立项审批通过的经费预算不予调整,当年下拨的经费年底清零。
五、 联系方式
1、人事科:行政楼616,电话:025-58731143
2、高层次人才科:行政楼614,电话:025-58735197
3、人才服务科:行政楼620,电话:025-58235384
4、博士后管理科:行政楼612,电话:025-58235195
5、外籍专家科:培训楼S329,电话:025-58695667
6、信息化管理科:信息中心104,电话:025-58731542
7、户籍室:老行政楼401,电话:025-58731416